近日,广西林业设计院专家团队参与主编的《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评价,该书的出版将为广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者、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理论技术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进步。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者近年来提出并实践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在综述中国森林资源调查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新技术体系总体方案设计、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和森林参数估测的物理基础、地面样地调查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森林空间信息精细化提取和基本属性准确识别、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垂直结构分类、点云密度和样地大小及数量对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历史调查资料挖掘和森林自然环境与经营管理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及新技术体系在广西的实践情况,基本涵盖了新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尤以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和森林垂直结构分类为重点,可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理论技术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著作初衷
自1950年以来,经几代森林调查工作者不懈求索,中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理论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是国际上定期开展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少数国家之一,并且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队伍。然而,现行森林资源调查仍以地面调查为主,存在着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调查工期长、效率低、调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鉴于此,2016年开始,著者牵头开展了以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和机载激光雷达应用为核心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试图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技术先进、组装配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全新技术体系,全面克服现行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实现森林资源的精准、高效、多产调查监测。
实验过程
试验工作始于2016年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开展的小规模(4770hm²)试验,2017年在南宁市开展了较大规模(2.21万km²)的应用试点,2018~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21.55 万km²)推广应用,完成了广西第五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工作,在国内首次应用机载激光雷达完成了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
作者寄语
本书著者之一李春干,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近40年。大学毕业后在广西林业设计院作为森林调查队员,曾有多年在一年之中有近半年时间从事外业调查工作,历尽山高路远、陡坡深沟、悬崖峭壁、密林荆棘、烈日酷暑、暴雨山洪、毒蛇毒虫、捕兽铁夹等带来的恶劣且不甚安全的工作环境,深刻体会到森林调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因此,长期致力于采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改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
正如其所言,本书是对工作的系统总结,也是所有参与、帮助和支持试验研究的专家、领导和众多森林调查工作者的集体知识、智慧和长期相关研究与实践积累的结晶。然而,我们尚有很多理论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有很多技术需要进行更有效的改进。并且,当前遥感技术高速发展,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数据分析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的高速发展等等,都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对过往工作进行总结,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更希望能为中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取得更大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